2025农村土地大变革?3种情况终止承包?真相来了!
最近,农村土地改革的风声又起,好多人都在说10月1日起,“一户一田”和土地归并要全面推开,还有3种情况会直接终止土地承包。这消息一出来,村里可炸开了锅,毕竟土地可是咱农民的命根子,谁能不关心呢?今天咱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些政策,看看究竟是咋回事。
最近,农村土地改革的风声又起,好多人都在说10月1日起,“一户一田”和土地归并要全面推开,还有3种情况会直接终止土地承包。这消息一出来,村里可炸开了锅,毕竟土地可是咱农民的命根子,谁能不关心呢?今天咱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些政策,看看究竟是咋回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农村户籍与土地制度改革",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2025年5月1日生效)及各地配套实施细则,全国范围内启动农村户籍清理专项行动。此次调整聚焦两类特定群体,旨在规范户籍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同时强化农民合
网上对“三农”问题讨论不绝于耳,什么“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是单干好,还是集体好”、“农村老人们养老难”、“交公粮应该算缴费年限”等等。这些都不是当前“三农”矛盾,很多都是编造,或人物杜撰的“矛盾”、“问题”,来吸人眼球,博取流量。现在农村是你写的那个样
来自延吉的于先生咨询:我爸我妈早先是桦甸的农民,1990年的时候搬家村长让我爸把户口起了,起了以后就一直在哪里也没落,到2012年落户口又落回到那个村里了,也没有地了,现在还能争取地吗?
腰间盘突出的旧疾让他直不起身,远在深圳电子厂加班的儿子,在电话里劝他放弃耕种。
从资料中查到,未来农民这个称谓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真的。中铁十四局已经放下了钢筋水泥在山东平原上承包了1.45万亩土地连成数字农场,在甘肃戈壁滩上,中铁二十一局的植保无人机正在给标准化农场施药与监控。天津7000亩农田变成中铁十二局的实验田,格力冷链车开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秋后,此时生活在农村的朋友也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为这是个收获的时节。像是春播的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地瓜等纷纷开始到了采收的季节。这不我们老家的第一茬玉米也已经开始采收,于是自己就回家帮了两天忙。而在这老家这两天,我发现了一个特别严峻的
大伙儿发现没,现在农村的地可是越来越金贵了。以前种地可能就混个温饱,现在不一样了,自己种能糊口,租出去还能赚租金,成了农民手里的“宝贝疙瘩”。可问题也跟着来了。好些人家添了新人口,却分不到新地;有的人家人口少了,地也没减。本来这规矩就没少让人念叨,如今二轮快到
最近回了趟老家,那景象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小时候热热闹闹的村子,如今冷冷清清,好多房子都空着,旁边的地也荒草丛生。和村里长辈一聊,才知道现在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家里没劳力,地也就种不过来。这让我忍不住琢磨,能不能把这些荒废的土地收回来,重新分给愿意留在农村种
近来,悟空问答上有用户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自4月1日起开展农村土地“大清查”,那么几口人算作一户?多大面积才算一宅?接下来,就针对这个提问,从三个方面和各位朋友共同探讨交流。
最近,一些一直竭力为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歌功颂德的人,为了否定,诋毁农村分田到户的伟大改革,竟然把国家目前提倡的土地流转作为大集体模式的金字招牌而混为一谈,这种说法不仅混淆视听,还会让大家对农业发展方向产生误解。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为啥说土地流转与大集体模
农业大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了,中国5000年的农耕文明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巨变,家里有土地,或者有宅基地的朋友,这个视频你一定得仔细看,你的资产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将再一次重新被洗牌,这可能是80后、90后最后一次实现财富转移的机会。
对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来说,脚下的土地不仅是播种希望的沃土,更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的三农调查员发现,个别不法分子竟打起了农村土地的主意,不经协商、无视规定,擅自闯入农村强占土地,这种行径必须得到遏制!
在当前粮食不值钱,农民弃耕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撂荒,一家一户分散耕种,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种植的背景之下,国家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5年,农村宅基地政策迎来重大调整,一系列新规自6月起正式生效。这些政策不仅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深刻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对于广大农民朋友而言,了解政策、提前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